close

 

 

大家都見過芝麻、吃過芝麻,但鮮少看過整株的植栽樣貌,在植物學上,芝麻屬於胡麻科、脂麻屬的一生草本植物。它有著橢圓形葉片,和對生或互生的葉柄,另外,約高3尺餘的莖可是方形,故有「方莖」的古名。還有著白色帶著淡紫、如筒狀的花冠。

 

開花後它孕育果實,內裡藏著許多小種子,而當秋季果實成熟時,先採收莢果、晒乾、敲打出種子,然後再曬乾,就把那些小種子變成我們常見的芝麻了。

 

很多人可能以為芝麻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老東西,其實,它是西漢時,由出使西域的張騫,從大宛(如今的中亞細亞)帶回中原,因而,最近被稱為「胡麻」,如《漢書》中即有此記載。然而,近年在黃河流域發現約西元前三千年的芝麻化石,有些學者因此提出中國為原產地的論點。不過,眾多論述中,多數仍贊同芝麻來自西域的說法。

 

另外,據考古研究,約四千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壁畫上,有烘焙師傅將芝麻灑在麵糰上的圖像。而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,也有西元前三千年栽種芝麻的記錄;同時,無論是在古巴比倫遺跡或是印度古城哈拉巴遺跡,都相繼挖掘出千年的芝麻化石。

 

因此不論芝麻到底源於哪裡,能夠肯定的是,在千年前,它早已風靡東西方的老祖先們了。

 

從胡麻、油麻到芝麻,它為何改名?

 

除了胡麻的稱謂外,隨著朝代更換,芝麻還改過其他名字;唐書《四時篡要》中,提到「芝麻稽排」與「油麻每科相去一尺為法」等語,可知唐朝時,不僅已開始稱為芝麻,也已有了芝麻之名,到了宋代,呼為油麻更為盛行,並開始有黑白之分,在《本草衍義》中還用了「脂麻」一說;不過脂麻此名,是在元代大行其道。

 

根據對岸學者的研究,芝麻更名,主要是配合用途的變化,如唐時稱芝麻,是因當時主要將其當作藥用,宋元時期,主要用途從藥材轉變為食用油,故而強調為脂麻。

 

此外,芝麻尚有其他的別名,還包括有狗蝨、巨勝、勝茄、鴻歲、方莖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